《四库全书》简介
- 发布时间:2017-03-01 12:09:57
- |
- 作者:遂溪县图书馆
- |
- 阅读次数:722次
清康乾年间被称为盛世,素来盛世兴文,在乾隆三十七年(1772年)十一月,安徽学政朱筠上奏《永乐大典》的辑佚问题的奏本,得到乾隆皇帝爱新觉罗﹒弘历的认可,乾隆皇帝即诏令全国将所辑佚书与“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”汇编在一起,取名为《四库全书》。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,由纪晓岚等360多位高官、学者编纂,3800多人抄写,费时13年编成。丛书分经、史、子、集四部,故名“四库”;共有3500多种书,7.9万卷,3.6万册,约8亿字,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,故称“全书”。接着,乾隆皇帝又命人手抄了7部《四库全书》,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多地。其中先抄好的4部分别贮于紫禁城文渊阁、圆明园文源阁、河北承德文津阁、辽宁沈阳文溯阁珍藏,这就是所谓的“北四阁”;后抄好的3部分贮于扬州文汇阁、镇江文宗阁、杭州文澜阁珍藏,这就是所谓的“南三阁”。
《四库全书》从完成至今的200多年建、间,可以说饱尽沧桑,多份抄本在战火中被毁。
文源阁本在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,火烧圆明园时被焚毁;
文宗、文汇阁本,则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被毁;
辽宁文溯阁《四库全书》1922年险些被日本人骗走,(1914年袁世凯为炫耀文治武功,下令将文溯阁本运到北京。1924年张学良将军交涉,文溯阁《四库全书》回归故里。)1966年又因中苏关系紧张怕发生战争,经林彪批准从沈阳搬到兰州,现藏甘肃省《四库全书》馆;
文津阁则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调拨到国家图书馆,这是唯一一套原书函原架保存的珍贵版本。
杭州文澜阁藏书楼1861年因太平军第二次攻占杭州时坍塌,所藏《四库全书》散落民间,后由浙江藏书家丁丙与其兄丁申收拾、整理、补抄,才抢救回原书的四分之一。文澜阁本在民国时期又经二次补抄。1914年在杭州图书馆第一任馆长钱恂的支持下,由徐锡麟二弟徐仲荪及其学生堵福诜自费补抄,历时7年,史称“乙卯补抄”。现藏于浙江图书馆,为浙江图书馆的“镇馆之宝”,价值连城。
保存较为完好的文渊阁本原藏北京故宫,解放前经上海、南京运转至台湾,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。
清代著名学者阮元巡抚浙江时,留心搜访《四库全书》未收之书,先后求得175种,依《四库全书总目》例,为每书撰写提要、随书奏进。嘉庆帝十分高兴,遂据传说夏禹登宛委山得金简玉宗之书,亲笔赐名《宛委别藏》。还在每部书的首页加盖了“嘉庆御览之宝”的御玺,又命工匠制作了100个楠木书匣,加以精心包装,然后陈列在养心殿御书案背后的书架上。《宛委别藏》系嘉庆帝在故宫养心殿的藏书总称。
直到20世纪30年代商务印书馆才选了40种影印出版,名为《选印宛委别藏》;至80年代台湾商务始将原书重行整理,影印出版,但所收书仅得161种,其余12种不知去向。
1936年秋,蔡元培(1868-1940),中国教育家。将故宫博物院送给他的《宛委别藏》一百五十册,转赠给庐山图书馆,这些古籍现在庐山图书馆保存完好。
凉州区图书馆所藏《四库全书》,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文渊阁本《四库全书》的1987版缩印影印本。由原武威市人民政府于1987年拨专款人民币4.5万元,购进台湾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影印本一套,计1500册,相继又购进《宛委别藏》120册。
目前,在县级图书馆收藏的《四库全书》十分罕见。文渊阁本《四库全书》原尺寸影印本发行全套共36375册,市场售价高达4860万元。